当前位置:幻凛蝶>历史军事>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47章 治国的目的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7章 治国的目的(2 / 2)

迹则更有爽文色彩,十九岁出山为父报仇,扳倒所有杀父仇人,此后一生更是无比传奇,随便举一例:

话说明清之际宁波范家有座天下第一藏书阁“天一阁”,阁中藏了无数古籍善本。

范家建立了严格的藏书族规,规定藏书由全家人所有,共同保存,家族各房掌管着集书橱的钥匙,必须所有子弟凑齐钥匙才能开锁,外姓人一律不得入阁。

此规遵守几十年,直到黄宗羲来到宁波求入天一阁观书。

他凭借自己的过人才学征服范家各房,获准成为进入天一阁的第一位外姓人物。

此后仿佛功法认主,天一阁的藏书遇到真正能发挥它们威力的读书人。

黄宗羲入天一阁,通读阁中诸子藏书,类似于武侠小说里的学遍天下武学,最终融会贯通。

此后黄宗羲写成洋洋百万字、记载明代所有儒家思想流派的中国古代数一数二的思想史——《明儒学案》。

此书地位相当于明代儒家版《九阴真经》,有明一朝各家各派的思想、流变、传播历史都可看的清清楚楚,黄宗羲出阁著书,彻底成就海内鸿儒的地位!

这家人的故事有练功,有阻碍,有爆发,完完全全是标准的武侠小说套路。

只不过如今的黄尊素还只是个十几岁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小角色,在士林之中远没有可以和王文龙相提并论的名望。

王文龙问道:“三位特来福州,不知有什么问题要问我?”

见王文龙态度温和黄尊素心道王文龙果然是个谦谦君子。

黄尊素觉得向王文龙提问的机会十分难得,于是开口就问出核心问题:“不知先生为何只在常州提出那三条国策,却不抨击太监?”

王文龙笑道:“我一开始就抨击了太监,只是不像其他人说的那么狠厉而已。”

此言一出三人都笑了,王文龙在常州会讲上的言语黄尊素和汪文言也告诉了黄道周,三人回想一下,确实王文龙在一开始就说太监用种种阴损手段抢夺民财十分可恶,只不过和东林党的区别在于王文龙把话题后来转到别处,没有用全部时间大骂太监。

王文龙又看向黄道周,黄道周也连忙提出自己问题:“我今日看了先生所著的《国富论》一卷,先生以为国家应该要靠经商手段致富吗?”

黄道周果然极具灵性,所问一下就切中更深本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