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凛蝶>历史军事>抗清>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平西王的战地观察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平西王的战地观察员(1 / 2)

炮是穆生辉丢的,关牛万程什么事?

问题是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没被他当回事上报。

如此一来,上面要追究责任的话,牛万程必定要面临很大麻烦,弄不好就得担上一顶“贻误军机”的罪名。

好在,暴怒中的靖西大将军穆里玛暂时还没想到找只“替罪羊”,此时望着那帮正拼命往回跑的两红旗满洲兵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知这次出征的京营满洲子弟多有不堪,没想却不堪至此!

简直是丢尽了八旗脸面,也让他靖西大将军跟着丢人。

众八旗将领也是人人摇头,尽管他们对大将军令八旗先攻的军令有所质疑,不想满洲子弟伤亡太大,但这一仗满洲新生子弟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不是畏战、怯战,而是根本不堪使用。

看来真是有必要整顿满洲八旗了。

湖广巡抚杨茂勋暗自摇头,也觉这支满洲大兵有点名不符实,跟当年那驰骋沙场的八旗铁骑完全不是同一支兵马,看来入关之后这八旗腐朽速度当真惊人。

摇头之余很自然想到了那远在云贵的吴三桂。

近年风传平西王吴三桂要反,朝廷也时刻提防西南方面,先帝在时有意招降夔东明军这支吴三桂的死对头,便是为将来“御吴”准备,遂有这两年各省对老顺军的多方劝降招抚,收效也很显著。

目前仅剩盘踞在茅麓山的大贼李来亨同袁宗第、郝摇旗残部,民不过三四万,兵不过万余,在十数万大军围剿下迟早覆没。

也正是因为对夔东明军的攻势卓有成效,清廷方以云贵军事行动结束为由收缴了吴三桂平西大将军印信,也裁撤其用人题补之权。

尽管明眼人都知道清廷这是在一步步削弱吴三桂,但吴三桂并没有如同有些人以为的那样就此举旗造反。

杨茂勋判断吴三桂如此反常甘愿受压制,只有两个可能。

一是吴三桂根本没有反意;

二是吴三桂有反意,但因种种原因强行压制住了反意。

杨茂勋认为吴三桂很可能就是对八旗有顾虑,这才不敢举旗造反。

毕竟,八旗威名已久。

京营八旗、驻防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二十四旗加起来足有二十万之众!

但要是二十四旗都跟眼前这支京营八旗满洲一样不堪使用,那吴三桂还会对八旗产生顾虑,心存忌惮么?

念及此处,杨茂勋不禁眉头微皱,眼下想要打消满洲八旗不堪对吴三桂这类野心家的刺激,就必须不顾一切拿下茅麓山!

用大胜压制住这一仗满洲子弟的不堪,用大胜打消吴三桂对朝廷的不满!

图海这边料到首轮进攻的两红旗子弟不会有多大战果,且极有可能被明军重创,却未想伤亡如此大。

粗略估计,出战的两红旗三个牛录至少伤亡四到五百人。

也就是说一个牛录建制的旗丁阵亡于此战。

这还是入关以来不曾有过的。

即便当年敬谨亲王尼堪殉国之战,出征的八旗也不曾有过成建制的损失,虽然尼堪战死,但明军没有取得多大战果。

现在

图海微微叹气,不经意看向面色发黑的穆里玛,却是不知是劝阻继续用满洲子弟先攻,还是不当劝。

客观来说明军的炮击虽然打乱了出战旗兵的建制,但直到明军主动出击之前旗兵的伤亡并不是很大,因此只要出战的旗兵能够悍不畏死进抵山脚明军防线前,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伤亡。

然而事实是三個牛录皆大溃。

更是能远远听到那年轻满洲子弟由于害怕在那鬼哭狼嚎。

这一幕,不仅其他没有参战的满洲兵目睹,绿营和降军更是看得真真切切。

图海随意四下扫了眼,发现原本都静坐在坡上坡下的降军中有不少人都站了起来。

离的远看不清那些降军的表情,但多半跟震惊有关。

不是震惊满洲大兵有多强悍,而是震惊满洲大兵竟如此废物!

绿营那边更不用说了。

当真是心中发燥的很,对胡乱用兵的穆里玛更是极度不满。

直到正红旗协领孙达礼撤了下来,穆里玛方才晓得副都统贺布索已经阵亡。

不过这位靖西大将军并没有改弦更张,放弃八旗先攻,而是将此战失利归结于贺布索的意外阵亡,导致出战旗兵群龙无首方才大溃。

当下仍令两白旗副都统桑图率5个牛录2400人发起第二波次攻击。

两白旗这5个牛录旗丁中有不少老披甲人,战斗力比两红旗要高一些。

穆里玛的这个决定并没有遭到随征八旗将领抵制,一是他们不敢;

二是不少人也意识到满洲子弟再这样下去可能会有亡国之危。

不流血牺牲的话,怕是没法让这帮满洲新生子弟重拾父祖荣光。

图海压根没说话,他很清楚自己一旦开口劝阻,穆里玛这个没头脑且死要面子的蠢货说不定就把所有满洲子弟都能派上去。

出战之前,清军再次对明军开展了炮击。

由于明军火炮方位暴露,因而在这轮炮击中有数门火炮被清军摧毁。

这一轮的炮击比先前还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